n-十二烷基-β-D-麦芽糖苷(DDM):结构、性质及其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
什么是 DDM?
n-十二烷基-β-D-麦芽糖苷(DDM)——又称月桂基麦芽糖苷——是一种非离子型烷基麦芽糖苷:
由一个 C12 疏水基(十二烷基)通过糖苷键连接到二糖麦芽糖上。DDM 广泛用于在温和、非变性的条件下提取、溶解并稳定膜蛋白,是结构生物学工作流程中最常用的去垢剂之一。
阿拉丁产品货号
参数 | 数值/范围 | 备注 |
基本信息 |
|
|
同义词 | 月桂基-β-D-麦芽糖苷; 月桂基麦芽糖苷; DDM | 生化文献中广泛称为 DDM |
CAS | 69227-93-6 | 国际唯一标识 |
分子式 | C24H46O11 | 麦芽糖头基 + 十二烷基尾 |
分子量 | 510.62 g·mol⁻¹ |
|
理化性质 |
|
|
表面活性剂类别 | 非离子型烷基麦芽糖苷 | 含糖亲水头基,疏水烷基链 |
临界胶束浓度 (CMC) (25 °C,水) | 0.16–0.17 mM(≈0.008–0.009% w/v) | 在盐中略低(~0.12 mM,0.2 M NaCl) 重要性:在用于提取、层析和储存的缓冲液中应保持高于 CMC,以避免蛋白聚集。 |
聚集数 (Nagg) | ~98(报道范围 78–149) | 意义:胶束较大且稳定,有助于温和溶解蛋白。 |
胶束分子量 | ~70–72 kDa | 与方法相关;由聚集数计算 |
胶束流体动力学尺寸 | ~8 nm 直径 | DLS 测得在约 10 mM DDM 下为 ~8 nm(随离子强度和添加剂变化)。 |
紫外吸收 | 紫外区吸收低 | 有利于在 280 nm 测定蛋白浓度 |
光学澄清度 | 高于 CMC 形成澄清胶束溶液 | 在常见生化缓冲液中稳定 |
溶解性 | 易溶于水 | 高于 CMC 时形成胶束 |
DDM 受欢迎的原因
优势
· 蛋白友好型:非离子糖头基通常能维持许多膜蛋白的天然折叠与活性。DDM 是解决膜蛋白结构时最常用的去垢剂之一。
· 稳定胶束:低 CMC + 相对高的聚集数 → 胶束稳定,可在纯化过程中保护蛋白疏水表面。
· 配方灵活:适合添加剂筛选与去垢剂置换。
局限
· 难以去除:低 CMC 使得 DDM 难以通过透析去除;更适合采用吸附法(Bio-Beads SM-2)、去垢剂去除树脂或环糊精萃取,而非单纯透析。
· 并非总是最稳定:对于部分靶标,LMNG(月桂基麦芽糖新戊二醇,L650802)或 GDN(甘露二甾烷苷,G650685,G656374)在长期稳定性及冷冻电镜样品制备中优于 DDM。
常见工作浓度与缓冲体系
· 膜提取/溶解:
0.1–2% (w/v);常见起始浓度为 ~1%。
· 亲和纯化 & SEC 缓冲液:
通常 0.03–0.1%(需保持高于 CMC;许多方案在 IMAC 步骤中允许 0.1–1%)。
· GPCR 实践:
对于 A 类 GPCR(如 A₂A 受体),DDM 常与 CHS(半琥珀酸胆固醇)联用,有时也加入 CHAPS,以更好地模拟富胆固醇膜并稳定活性构象。
DDM 在膜蛋白科学中的应用
1. 膜蛋白提取
· 优势:DDM 的非离子型麦芽糖头基和相对较长的C12疏水尾链可渗入膜中,而不会过度变性蛋白。
· 示例:
DDM 常用于提取 G 蛋白偶联受体(GPCR),如腺苷 A₂A 受体,同时保持配体结合与构象灵活性。
提取缓冲液通常使用 ~1% DDM(≈20 mM),常配合 CHS 模拟富胆固醇区域。
2. 蛋白复合物溶解
· 优势:DDM 形成的较大胶束(Nagg ~98,分子量 ~70 kDa)可包裹疏水跨膜区,使蛋白在水溶液中保持可溶与活性。
· 示例:
呼吸链复合物(如细胞色素 bc₁、NADH 脱氢酶)在 DDM 中被溶解用于光谱和结构研究。
转运体与通道(如 LacY、含水通道蛋白)常先在 DDM 中溶解,再重组至脂质体或纳米盘中。
3. 膜蛋白稳定化
· 优势:DDM 比离子型去垢剂(如 SDS)或短链非离子型去垢剂(如 OG)温和,能使蛋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天然构象和功能。
· 示例:
光系统 I 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在 DDM 中保持酶活性。
GPCR–配体复合物在 DDM/CHS 缓冲液中可稳定存在数天至数周——足以进行结晶尝试与生物物理检测。
· 提示:部分蛋白在 DDM 中活性会逐渐下降;LMNG(L650802)或 GDN(G650685,G656374)有时在长期稳定性上优于 DDM,但 DDM 仍是首选标准。
4. 结构生物学流程
· 优势:DDM 是结构生物学(X 射线晶体学、冷冻电镜、NMR)中最常用的去垢剂之一,因为它兼具溶解力与温和性。
· 示例:
GPCR 结构:大量已发表的 GPCR 晶体和冷冻电镜结构采用 DDM(常配合 CHS)。
转运体:乳糖透酶(LacY)、葡萄糖转运体 GLUT1/GLUT3 及线粒体 ADP/ATP 载体均在 DDM 中稳定。
光合复合物:许多蓝藻光系统结构使用 DDM 提取缓冲液。
· 注:近年来,LMNG(L650802)和 GDN(G650685,G656374)在冷冻电镜中更受青睐,因为它们提供更高的热稳定性,但 DDM 仍被视为筛选工作流程中的“基准去垢剂”。
参考文献
1. Sigma-Aldrich / Merck. n-dodecyl-β-D-maltoside(CAS 69227-93-6)产品说明书。包含分子量、CMC、聚集数及使用说明。
2. Anatrace. n-dodecyl-β-D-maltoside (DDM) 技术数据。列出 CMC(约 0.17 mM)、聚集数(约 98)、胶束分子量(约 72 kDa)以及溶解性说明。
3. Seddon, A. M., Curnow, P., & Booth, P. J. (2004). 膜蛋白、脂质和去垢剂:不仅仅是一场肥皂剧。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(BBA) – Biomembranes, 1666(1–2), 105–117. 综述膜蛋白–去垢剂相互作用,讨论 DDM 的性质与应用。
4. Chae, P. S., Rasmussen, S. G., Rana, R. R., 等. (2010). 麦芽糖-新戊二醇 (MNG) 两亲分子用于膜蛋白的溶解、稳定和结晶。 Nature Methods, 7(12), 1003–1008. 比较 DDM 与 LMNG 在蛋白质稳定性上的差异。
5. Grisshammer, R. (2017). 重组 G 蛋白偶联受体的纯化。 Methods in Enzymology, 557, 131–156. 描述了使用 DDM + CHS 提取 GPCR 的方法及典型浓度范围。
6. Magnani, F., Shibata, Y., Serrano-Vega, M. J., & Tate, C. G. (2008). 人腺苷 A₂A 受体的稳定性与构象均一性的协同进化。 PNAS, 105(31), 10744–10749. 显示了 DDM/CHS 在稳定 GPCR 构象中的作用。
7. Privé, G. G. (2007). 用于膜蛋白稳定与结晶的去垢剂。 Methods, 41(4), 388–397. 综述,总结了 CMC、胶束大小以及常用去垢剂的比较。
8. Rigaud, J. L., & Lévy, D. (2003). 将膜蛋白重构至脂质体。 Methods in Enzymology, 372, 65–86. 讨论了 DDM 的去垢剂去除方法(Bio-Beads、环糊精)。
9. Opekarová, M., & Tanner, W. (2003). 膜蛋白的特异性脂质需求——异源表达中的潜在瓶颈。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(BBA) – Biomembranes, 1610(1), 11–22. 讨论了去垢剂–脂质相互作用(包括 DDM)对蛋白活性的影响。
10. Newstead, S., Ferrandon, S., & Iwata, S. (2008). 理性化膜蛋白在去垢剂中的结晶。 Science, 321(5886), 365–369. 提到 DDM 作为早期转运蛋白结晶研究中的常用去垢剂。
首页
400-620-6333